“中美物价”怎么比
2012-05-09 17:06:00
来源:新浪博客
编辑:William
近期,“中美物价对比”成为一个刺激的话题。
“中国,工资5000元,吃顿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顿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
这样的帖子在网上一晒,立马引起强烈回应,群情激愤。还有人贴出长长的清单,对比沃尔玛超市里一些日常用品、食品中美价格差异,得出的结论无不是——中国物价超过美国!
类似的单子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尤其是“中国制造”商品在美国卖得比中国便宜很多,更让国人“情何以堪”!一双耐克运动鞋在国内要七八百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两三百元人民币;一套阿玛尼西服在国内要3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只需7000元人民币;一个iPad在国内要400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3300元人民币。
如果再对比下中美2011年人均GDP的差异,美国接近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万元),中国约为35000元,美国是中国的10倍,那么感觉会更为愤懑。
无独有偶,美国工薪族竟然也在晒账单,吐苦水。
一篇《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个华侨的自白》,描画出美国年收入16.5万美元的家庭生活:纳税40673美元、住房支出38500美元、缴纳补充养老金33000美元、支付医疗保险7500美元,教育16000美元、出行/交通13100美元、食物/杂用9600美元,父母/亲情5000美元,因此一年下来结余仅1628美元,几乎是勉强维持着收支平衡。而且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任何奢侈的消费,景况不比苦斗北上广紧巴巴过日子的小白领光鲜多少。
为什么看上去样样都便宜的美国,工薪族却过得并不宽裕呢?
简单地分析一下中美工薪族晒出的账单,一个基本的感觉是,美国的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比中国便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人工服务、知识产权、社会保险、教育等费用却比中国高。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家庭的消费结构与中国有着较大不同,因此简单的商品价格比较难以反映出真实的生活状况和水准。
美国低物价从何而来?
陈思进认为,中美物价其实不具有可比性。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多年的他告诉记者,如果单纯对比吃喝穿用等日常商品的价格,那美国不光比中国便宜,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便宜,堪称真正的购物天堂。
加拿大人一到节假日,便争先恐后大排长龙驾车南下美国,其声势堪比广东人去香港“打酱油”,原因就在于美国一般商品普遍比加拿大便宜20%到30%。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汇集了全世界的名牌,售价比原产地还便宜,欧洲人到美国旅游,也会顺带大肆扫货,购买“自产”的皮包、手表、香水等。
陈思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元的特殊霸权性和由此掌握的定价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都必须持有美元。美元特权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令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不仅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反而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由于目前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加上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于是,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同一商品在两国间产生了不同价格。美元对外贬值,人民币实际上是对内贬值,所以一进一出,自然就形成了美国物价低的现象。这个情况,在其他国家也类似。
目前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掌控在美国手中,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通胀的美好生活。美联储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可以说是非常平稳。反观中国,近些年来通胀率已达5%到6%这样的水平,物价上涨幅度大,可以说是民众一个普遍的感受。
而物流、交易环节税费低,则是美国物价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杜剑锋告诉记者,他刚搬了一次家,开车2000公里,从美国最南开到差不多最北,只有中间一小段交了高速费用,20美元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最近也发了一条记录其在美国驾车游经历的微博:“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费,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加之美国油价也较低,美国物流成本之低可见一斑。
另外就是交易环节税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为本刊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同样是买一件衣服,在中国商场,消费者和商家要在生产成本之外分担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以及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约占价格的8-10%),这样累加起来就多出来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费用”。消费者和商家对这笔费用的分担比例取决于商品的垄断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产品是完全垄断的,那么消费者将承担全部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将全部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在美国商场,消费者通常只需要交3-9%的消费税,在有些州甚至不需要交消费税。
因此,交易费用的差别会使“中国制造”的同一种商品在中国比在美国至少贵三分之一。如果该商品贴上美国品牌或国际品牌,那么在中国的价格还要包括品牌溢价,这部分可以占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一些高档国际品牌来到中国,瞄准的不是13亿人,而是金字塔顶端的那几千万富裕人群,所以给中国的定价往往是全世界最高的。这导致国际大牌在中国的价格可以高于美国一倍以上。
美国生活的“隐性”成本
那么,长期的低物价、低通胀,美国人真的是“花小钱”就可以大手大脚享受幸福生活吗?也不尽然。
上述商品价格的比较,往往是游客或短期停留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因此凡到过美国的人,都会惊呼其物价之便宜。但其实这只是美国人消费支出的小头,大头要真正生活在美国才感受得到。
美国人一般1/3到1/4的收入用于交税。税后收入中,有1/3用于购买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1/3用于住房(按揭贷款买房或租房);剩余1/3用于教育、食品、交通出行以及其他杂项开支。我们通常用于物价比较基本生活用品,在其消费支出结构中占比极小。
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的是,热衷消费的美国人,只有在住房开支上可以做到“量入为出”,一般不会为了房子而影响自己的其他消费。而房子在他们看来只是“家”而非投资品。不仅没有可能从房子上获利,反而保有环节要付出很多开销。
例如,一幢价值30万美元左右的新式电梯公寓,地产税、物业管理等费用每月大概就要七八百美元。而如果是独栋房子,费用更大。美国大多数独栋房子都是老式的木结构房子,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大修一次费用就要10万美元左右。刷墙,一个简单的三居室内墙就要三四千美元。由于人工费用贵,所以大多数家庭都自己动手。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大型的建材购物中心,人们会经常去购买材料维护和翻修房子。
另外,草坪的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个月也要几百美金。家里下水堵了找人疏通,一次可能要三四百美元。飓风季节要砍树,也要几百美元。请人搬家,每人每小时80—100美元。
除了房子之外,购买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也占了美国人支出的一个大头。如果没有医疗保险,美国人看病是非常昂贵的,看一次病搞不好就要破产。内科医生挂费费是60—80美元,专科医生挂号费150美元,再加上检查费和医药费,令普通收入者倍感压力。但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大部分人只有通过工作的公司购买集体保险,才能享受正常廉价的医疗服务。老人到65岁以上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是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如果加上数量庞大的非法移民等群体,那么没有医保的人数当在七八千万之多。
教育亦是美国家庭的一大开支。虽然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公立学校直到高中都是免费的,不过上大学的费用就比较昂贵了。即便是上本州的公立大学,学费也要几千美元一年,好的私立大学,学费每年高达数万美元。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交通出行费用。对美国家庭来说,两三部汽车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人离开汽车可以说寸步难行,因为很多地方都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尽管美国油价很低,但由于通勤距离远,加上停车等费用,每个月至少也有好几百美元的开销。
这样整个算下来,普通美国家庭的确大多徘徊在“收支相抵”的状况,不会有多少结余。
国人之所以热衷于比较中美物价,其实是暗含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均GDP仅为美国1/10的国家,物价应维持在什么水平上,才能让人民“过得有尊严”?这绝不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攀比,而是民众表达现实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近十年来,城市居民感受到了房价飞涨的疯狂,而在房价上涨终于刹住车的时候,涨价的领域却全面扩散到了日常消费品市场,由农产品一轮一轮扩散,一个环节传导到另一个环节,引发物价上涨的“整体性恐慌”。
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2%。分类别看,在CPI中占最多权重的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上涨10.8%。对普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而言,权重越高的商品,必需的程度越大,比如,饭不能不吃,因此在民众所感受到的实际物价涨幅,比公布的数据更高,痛感更强烈。
最新公布的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上月反弹0.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首当其冲,涨幅达20.5%。尽管有雨雪气候影响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推手还是油价高企,今年已两次上调,导致运输物流成本上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米、鸡蛋、肉等民生用品都有可能提价。
“中国,工资5000元,吃顿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顿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
这样的帖子在网上一晒,立马引起强烈回应,群情激愤。还有人贴出长长的清单,对比沃尔玛超市里一些日常用品、食品中美价格差异,得出的结论无不是——中国物价超过美国!
类似的单子还可以继续列下去,尤其是“中国制造”商品在美国卖得比中国便宜很多,更让国人“情何以堪”!一双耐克运动鞋在国内要七八百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两三百元人民币;一套阿玛尼西服在国内要3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只需7000元人民币;一个iPad在国内要4000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只需3300元人民币。
如果再对比下中美2011年人均GDP的差异,美国接近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3万元),中国约为35000元,美国是中国的10倍,那么感觉会更为愤懑。
无独有偶,美国工薪族竟然也在晒账单,吐苦水。
一篇《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一个华侨的自白》,描画出美国年收入16.5万美元的家庭生活:纳税40673美元、住房支出38500美元、缴纳补充养老金33000美元、支付医疗保险7500美元,教育16000美元、出行/交通13100美元、食物/杂用9600美元,父母/亲情5000美元,因此一年下来结余仅1628美元,几乎是勉强维持着收支平衡。而且可以看出,几乎没有任何奢侈的消费,景况不比苦斗北上广紧巴巴过日子的小白领光鲜多少。
为什么看上去样样都便宜的美国,工薪族却过得并不宽裕呢?
简单地分析一下中美工薪族晒出的账单,一个基本的感觉是,美国的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价格比中国便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人工服务、知识产权、社会保险、教育等费用却比中国高。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家庭的消费结构与中国有着较大不同,因此简单的商品价格比较难以反映出真实的生活状况和水准。
美国低物价从何而来?
陈思进认为,中美物价其实不具有可比性。在美国和加拿大生活多年的他告诉记者,如果单纯对比吃喝穿用等日常商品的价格,那美国不光比中国便宜,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便宜,堪称真正的购物天堂。
加拿大人一到节假日,便争先恐后大排长龙驾车南下美国,其声势堪比广东人去香港“打酱油”,原因就在于美国一般商品普遍比加拿大便宜20%到30%。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汇集了全世界的名牌,售价比原产地还便宜,欧洲人到美国旅游,也会顺带大肆扫货,购买“自产”的皮包、手表、香水等。
陈思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元的特殊霸权性和由此掌握的定价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都必须持有美元。美元特权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令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不仅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反而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由于目前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加上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于是,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同一商品在两国间产生了不同价格。美元对外贬值,人民币实际上是对内贬值,所以一进一出,自然就形成了美国物价低的现象。这个情况,在其他国家也类似。
目前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掌控在美国手中,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通胀的美好生活。美联储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可以说是非常平稳。反观中国,近些年来通胀率已达5%到6%这样的水平,物价上涨幅度大,可以说是民众一个普遍的感受。
而物流、交易环节税费低,则是美国物价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杜剑锋告诉记者,他刚搬了一次家,开车2000公里,从美国最南开到差不多最北,只有中间一小段交了高速费用,20美元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最近也发了一条记录其在美国驾车游经历的微博:“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费,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加之美国油价也较低,美国物流成本之低可见一斑。
另外就是交易环节税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为本刊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同样是买一件衣服,在中国商场,消费者和商家要在生产成本之外分担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以及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约占价格的8-10%),这样累加起来就多出来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费用”。消费者和商家对这笔费用的分担比例取决于商品的垄断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产品是完全垄断的,那么消费者将承担全部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将全部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在美国商场,消费者通常只需要交3-9%的消费税,在有些州甚至不需要交消费税。
因此,交易费用的差别会使“中国制造”的同一种商品在中国比在美国至少贵三分之一。如果该商品贴上美国品牌或国际品牌,那么在中国的价格还要包括品牌溢价,这部分可以占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一些高档国际品牌来到中国,瞄准的不是13亿人,而是金字塔顶端的那几千万富裕人群,所以给中国的定价往往是全世界最高的。这导致国际大牌在中国的价格可以高于美国一倍以上。
美国生活的“隐性”成本
那么,长期的低物价、低通胀,美国人真的是“花小钱”就可以大手大脚享受幸福生活吗?也不尽然。
上述商品价格的比较,往往是游客或短期停留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因此凡到过美国的人,都会惊呼其物价之便宜。但其实这只是美国人消费支出的小头,大头要真正生活在美国才感受得到。
美国人一般1/3到1/4的收入用于交税。税后收入中,有1/3用于购买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1/3用于住房(按揭贷款买房或租房);剩余1/3用于教育、食品、交通出行以及其他杂项开支。我们通常用于物价比较基本生活用品,在其消费支出结构中占比极小。
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的是,热衷消费的美国人,只有在住房开支上可以做到“量入为出”,一般不会为了房子而影响自己的其他消费。而房子在他们看来只是“家”而非投资品。不仅没有可能从房子上获利,反而保有环节要付出很多开销。
例如,一幢价值30万美元左右的新式电梯公寓,地产税、物业管理等费用每月大概就要七八百美元。而如果是独栋房子,费用更大。美国大多数独栋房子都是老式的木结构房子,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大修一次费用就要10万美元左右。刷墙,一个简单的三居室内墙就要三四千美元。由于人工费用贵,所以大多数家庭都自己动手。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大型的建材购物中心,人们会经常去购买材料维护和翻修房子。
另外,草坪的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个月也要几百美金。家里下水堵了找人疏通,一次可能要三四百美元。飓风季节要砍树,也要几百美元。请人搬家,每人每小时80—100美元。
除了房子之外,购买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也占了美国人支出的一个大头。如果没有医疗保险,美国人看病是非常昂贵的,看一次病搞不好就要破产。内科医生挂费费是60—80美元,专科医生挂号费150美元,再加上检查费和医药费,令普通收入者倍感压力。但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大部分人只有通过工作的公司购买集体保险,才能享受正常廉价的医疗服务。老人到65岁以上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是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如果加上数量庞大的非法移民等群体,那么没有医保的人数当在七八千万之多。
教育亦是美国家庭的一大开支。虽然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公立学校直到高中都是免费的,不过上大学的费用就比较昂贵了。即便是上本州的公立大学,学费也要几千美元一年,好的私立大学,学费每年高达数万美元。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交通出行费用。对美国家庭来说,两三部汽车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人离开汽车可以说寸步难行,因为很多地方都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尽管美国油价很低,但由于通勤距离远,加上停车等费用,每个月至少也有好几百美元的开销。
这样整个算下来,普通美国家庭的确大多徘徊在“收支相抵”的状况,不会有多少结余。
国人之所以热衷于比较中美物价,其实是暗含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均GDP仅为美国1/10的国家,物价应维持在什么水平上,才能让人民“过得有尊严”?这绝不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攀比,而是民众表达现实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近十年来,城市居民感受到了房价飞涨的疯狂,而在房价上涨终于刹住车的时候,涨价的领域却全面扩散到了日常消费品市场,由农产品一轮一轮扩散,一个环节传导到另一个环节,引发物价上涨的“整体性恐慌”。
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5.2%。分类别看,在CPI中占最多权重的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上涨10.8%。对普通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而言,权重越高的商品,必需的程度越大,比如,饭不能不吃,因此在民众所感受到的实际物价涨幅,比公布的数据更高,痛感更强烈。
最新公布的今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3.6%,涨幅比上月反弹0.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首当其冲,涨幅达20.5%。尽管有雨雪气候影响的因素,但最重要的推手还是油价高企,今年已两次上调,导致运输物流成本上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米、鸡蛋、肉等民生用品都有可能提价。
相关阅读
-
特斯拉Q3交付量不及预期 市场挑战加剧对手步步紧逼
数据显示,特斯拉在7月份至9月份之间共交付了462,890辆汽车,同比增长6.4%,是今年首次录得同比上升,但低于分析师先前平均预期的46.39万辆。当季汽车生产量为469,796辆。
-
刚刚!中美大消息!中美两国商务部长将于近日举行通话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10月1日消息,中美两国商务部长将于近日举行通话,就中美经贸关系及双方重点关注的经贸问题,包括各方普遍关注的电动汽车限制等深入交换意见。
-
美国再推迟对华关税决定,凸显多重困境
美国拜登政府8月底再次推迟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并表示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决定。
-
【8.2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8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新一轮战略沟通,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讨论。
-
中美新一轮战略沟通,具体谈了什么?
8月27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新一轮战略沟通,进行了坦诚、实质性、建设性讨论。
-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四次会议
据中新经纬4月17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024年4月16日,中美金融工作组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第四次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和美国财政部助理财长奈曼共同主持。
-
李强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让经贸合作稳定顺畅高效
李强表示,在两国元首战略指引下,当前中美关系出现企稳态势。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同拜登总统通电话,双方一致同意要加强对话、管控分歧、推进...
-
详讯 |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
4月2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以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本周本月
-
-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
- 【11.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G20观察】:阿尔巴尼斯总理今日出席G20峰会并将和习近平主席会晤 誓言捍卫开放经济和贸易自由化 (更新)
-
- ASX200指数今日创出历史新高 跃上8400点 尾盘冲高后回落 摩根士丹利预测明年目标8500点
-
- 【11.1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紫金矿业参股Xanadu Mines Ltd(ASX:XAM)蒙古国铜金矿项目PFS发布在即 公司董事长近期表示项目价值被二级市场“打折”定价(更新)
-
- 澳洲前两大养老基金吸收全澳一半以上新增退休储蓄
-
- 【11.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异动股】Noviqtech (ASX:NVQ)暴涨180%:知名加密币技术投资人Tony G战略入股
-
- 澳大利亚商务及旅游部部长法瑞尔 :“中国依然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如此”
-
- 【异动股】Rectifier Technologies(ASX:RFT) 飙升33%: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市场迎复苏
-
- 2024年澳洲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榜单出炉 德勤高居榜首
-
- 澳储行公布货币政策会议纪要 明年初降息的可能性基本排除
-
-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历史和现实纽带将中澳两国紧密相连 中国将与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与红利 (更新)
-
- 澳股创出新高后回落整理 澳洲人工智能公司Appen Ltd (ASX:APX)周三股价大幅下挫 单日放量跌幅逾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