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的故事是“新瓶装旧酒”
2012-06-05 18:13:10
来源:新浪博客
编辑:William
最近,摩根大通突然宣布由于旗下交易员采取对冲策略失误,大手笔沽空125种北美企业信贷组成的CDS指数(简称IG9),造成公司损失20亿美元,而且还可能至少再亏10亿美元!
摩根大通在华尔街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在这几年金融危机中几乎没有亏损,还趁低价将曾名列华尔街第五大投行的贝尔斯登囊入其中,这次竟然也会栽在衍生证券手中,令人哗然!将大家的眼球,一下从希腊、西班牙等债务危机中吸引了过来。
自冷战结束后,大批缺乏用“武”之地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纷纷投身华尔街,设计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诸如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债务抵押债券)、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掉期交易)……这些金融产品无不利用高杠杆,这样反冲,那样对串,将风险包装得漂漂亮亮,吹大了虚拟的社会财富,使华尔街投资银行能够抬高利润。
但是,正所谓针无两头利、甘蔗没有两头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利用杠杆的衍生证券,在放大了资本利润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成了像原子弹一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按常规银行不该这样冒险投资。所以有人想出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O。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便找到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A 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我每年付你保险费1000万元,连续10年,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的话,这笔保险费就归你了;但假如违约,你得为我赔偿。这么一来,假如A 不违约,贷款可以赚10亿元,去除保险金1亿元,净得9亿元;而要是违约了,反正有B保险公司来赔偿。于是这对于A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B回去做了个统计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违约率不到1%,要是做成这样100单生意,总计可得100亿元的保险金,即使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10亿元,哪怕有两家违约还能赚个80亿元!
华尔街全是高智商的精英,嗅觉比狗还灵敏,这么有利可图的生意当然要跟进了。于是,出来个“C”跟B说,我出2000万元,买你这100单的生意,总共20亿元。B一听,一转手就能赚进20亿元,又没“风险”,why not,何乐不为?!
这下热闹了,CDO如此这般引来“D”“E”“F”“G”纷纷跟进,于是CDO进入市场,被划分成一块块CDS进行交易,如此轮回,似乎人人发财,皆大欢喜……但是终于有一天,节点来了,资金链突然断裂,于是这个游戏像骨牌效应一样崩溃。几年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来的。
那些对冲基金是借钱投机攻势最强的一群人,就在2005到2006年的金融狂潮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的杠杠率至少高达15倍,即投资银行拿出1美元,就可借用15美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如果赌注押对了,那么杠杆作用确实能保证投资者巨大的回报。但如果押错赌注,那么投资者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了。
回顾华尔街整垮大银行的案例,几乎都输在那些高杠杆的衍生产品上,如雷曼兄弟、贝尔斯登、法国兴业银行(601166)……
这次的摩根大通事件和几年前AIG一样,都栽在了CDS上,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造成巨亏的首席投资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本该是风险控制。由于经济复苏,那位绰号伦敦鲸的交易明星,看好金融市场未来,因此预测企业债违约将下降,而相关的CDS合同保费价格必将下跌,因此不断大手笔做空IG9。然而,由于欧债危机的肆虐和欧洲选举造成的诸多不确定性,市场气氛骤变,企业违约指数不断上升,不少对冲基金与摩根大通对赌,终于造成摩根大通的天量损失。
而在前一段日子,不断有投行分析师预测美联储即将推出QE3,有些投行肯定会将赌注放在QE3的推出上,而如果美联储最终不推出QE3的话,类似摩根大通的事件,估计不断会曝露出来!
很显然,这次摩根大通赌注押错了,巨亏在所难免。但人们不禁要问,那些投资经理人何以胆大包天,犯下投资致命错误的?而且往往一个交易员,就能弄垮一个大银行?答案很简单:因为巨额赌资不是从他们口袋里拿出来的。假设要是一旦赌输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出来赔的话,看看谁还敢这样赌?正由于并不是用自己的钱做赌注,赢了钱他们赚,亏了的话损失的反正是别人的钱,他们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而且“奖金”早已被计算在公司的营运成本内。
因此,必须再次强调加强金融监管了,毕竟人性是贪婪的,很难抵御金钱的诱惑。今年7月21日,美国即将开启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即禁止商业银行进行不恰当的交易。不过,向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规则就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吗,我反正不相信,除非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摩根大通在华尔街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在这几年金融危机中几乎没有亏损,还趁低价将曾名列华尔街第五大投行的贝尔斯登囊入其中,这次竟然也会栽在衍生证券手中,令人哗然!将大家的眼球,一下从希腊、西班牙等债务危机中吸引了过来。
自冷战结束后,大批缺乏用“武”之地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纷纷投身华尔街,设计出了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诸如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债务抵押债券)、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掉期交易)……这些金融产品无不利用高杠杆,这样反冲,那样对串,将风险包装得漂漂亮亮,吹大了虚拟的社会财富,使华尔街投资银行能够抬高利润。
但是,正所谓针无两头利、甘蔗没有两头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利用杠杆的衍生证券,在放大了资本利润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成了像原子弹一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按常规银行不该这样冒险投资。所以有人想出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O。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便找到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A 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我每年付你保险费1000万元,连续10年,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的话,这笔保险费就归你了;但假如违约,你得为我赔偿。这么一来,假如A 不违约,贷款可以赚10亿元,去除保险金1亿元,净得9亿元;而要是违约了,反正有B保险公司来赔偿。于是这对于A来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B回去做了个统计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违约率不到1%,要是做成这样100单生意,总计可得100亿元的保险金,即使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10亿元,哪怕有两家违约还能赚个80亿元!
华尔街全是高智商的精英,嗅觉比狗还灵敏,这么有利可图的生意当然要跟进了。于是,出来个“C”跟B说,我出2000万元,买你这100单的生意,总共20亿元。B一听,一转手就能赚进20亿元,又没“风险”,why not,何乐不为?!
这下热闹了,CDO如此这般引来“D”“E”“F”“G”纷纷跟进,于是CDO进入市场,被划分成一块块CDS进行交易,如此轮回,似乎人人发财,皆大欢喜……但是终于有一天,节点来了,资金链突然断裂,于是这个游戏像骨牌效应一样崩溃。几年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这样来的。
那些对冲基金是借钱投机攻势最强的一群人,就在2005到2006年的金融狂潮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的杠杠率至少高达15倍,即投资银行拿出1美元,就可借用15美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如果赌注押对了,那么杠杆作用确实能保证投资者巨大的回报。但如果押错赌注,那么投资者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了。
回顾华尔街整垮大银行的案例,几乎都输在那些高杠杆的衍生产品上,如雷曼兄弟、贝尔斯登、法国兴业银行(601166)……
这次的摩根大通事件和几年前AIG一样,都栽在了CDS上,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造成巨亏的首席投资办公室的工作重点,本该是风险控制。由于经济复苏,那位绰号伦敦鲸的交易明星,看好金融市场未来,因此预测企业债违约将下降,而相关的CDS合同保费价格必将下跌,因此不断大手笔做空IG9。然而,由于欧债危机的肆虐和欧洲选举造成的诸多不确定性,市场气氛骤变,企业违约指数不断上升,不少对冲基金与摩根大通对赌,终于造成摩根大通的天量损失。
而在前一段日子,不断有投行分析师预测美联储即将推出QE3,有些投行肯定会将赌注放在QE3的推出上,而如果美联储最终不推出QE3的话,类似摩根大通的事件,估计不断会曝露出来!
很显然,这次摩根大通赌注押错了,巨亏在所难免。但人们不禁要问,那些投资经理人何以胆大包天,犯下投资致命错误的?而且往往一个交易员,就能弄垮一个大银行?答案很简单:因为巨额赌资不是从他们口袋里拿出来的。假设要是一旦赌输了,他们必须从自己的腰包里掏钱出来赔的话,看看谁还敢这样赌?正由于并不是用自己的钱做赌注,赢了钱他们赚,亏了的话损失的反正是别人的钱,他们大不了拍拍屁股走人,而且“奖金”早已被计算在公司的营运成本内。
因此,必须再次强调加强金融监管了,毕竟人性是贪婪的,很难抵御金钱的诱惑。今年7月21日,美国即将开启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即禁止商业银行进行不恰当的交易。不过,向来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规则就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吗,我反正不相信,除非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Tags:
摩根大通
相关阅读
-
【1.3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摩根大通发布的2025年澳洲股市展望显示,该机构继续看好科技板块,并对房地产信托、医疗保健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持乐观态度。同时,该机构建议投资者回避四大银行。
-
摩根大通看好今年澳洲股市科技股表现 重点推荐七只股票
摩根大通发布的2025年澳洲股市展望显示,该机构继续看好科技板块,并对房地产信托、医疗保健和非必需消费品行业持乐观态度。同时,该机构建议投资者回避四大银行。
-
摩根大通CEO:美股资产价格有点虚高
当地时间周三(1月22日),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表示,美国股市存在过热迹象。
-
摩根大通:美股市场2025年会出现10%-15%的调整
美股市场2024年的表现超乎许多投资者的意料之外,标普500指数连续第二年涨幅超过20%。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美股市场能否在2025年保持这种势头。
-
摩根大通:美股明年将继续领跑全球市场
摩根大通策略师预计,除非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风险消退,美国股市明年将继续领跑全球市场。
-
【摩根大通电话会宣称: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
在周五举行的摩根大通Q3业绩电话会上,首席财务官杰里米·巴纳姆对分析师们表示,消费者继续消费,大型企业充满信心,这正是美联储一直希望实现的经济状态。
-
【摩根大通否认CEO戴蒙为特朗普竞选总统背书】
摩根大通发言人表示,该行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没有为唐纳德·特朗普竞选总统背书。这与这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相左。
-
摩根大通选择合作伙伴以扩大其在私人信贷领域的业务范围
知情人士透露,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已同意与Cliffwater、FS Investments和Shenkman Capital Management Inc.合作,旨在扩大其在规模达1.7万亿美元的私人信贷市场的业务范围。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本周本月
-
- 【2.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澳储行宣布将利率下调至4.10% 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仍是当务之急
-
- a2 Milk奶粉(ASX :A2M)披露 2025上半财年业绩 首次推出派息分红 下月派发
-
- a2 Milk奶粉(ASX :A2M)披露 2025上半财年业绩 首次推出派息分红 下月派发
-
- 上市煤企Whitehaven(ASX:WHC)半年利润大幅增长 维持本财年3500万吨至3950万吨产量指引
-
- 澳洲工党政府颁布禁令并严打土地囤积 致力改善住房供给和可负担性 澳洲地产外来投资或转向
-
- 【异动股】Neurizon Therapeutics (ASX:NUZ)有望推进“渐冻症”候选药临试 股价应声大涨
-
- 【异动股】Enlitic Inc (ASX:ENL)暴涨47%:与GE医疗合作 利用人工智能改变医学成像迁移
-
- 四大行均预计澳储行周二降息 今年降息次数预期存分歧
-
- 【2.2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83亿澳元!西澳超大型铁矿石资产出售 交易双方浮出水面
-
- CBA联邦银行称澳经济增长已放缓 预计最快下周降息 2025年将步入宽松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