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 | 中国撤销出口配额重创澳洲莱纳
全球主要生产国中国撤销长达十年的出口禁令,在国际稀土市场掀起不小震动,澳交所上市稀土矿商莱纳(Lynas,ASX:LYC)股价应声大幅下挫。面临新变化,替代性供应商的运营前景再次受到拷问。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设置了配额限制后,迫使国际性客户争相找寻替代供应来源。目前进入投产阶段的海外项目仅有澳洲莱纳、美国钼公司(Molycorp)硭廷帕斯稀土矿项目。
稀土矿有工业“黄金”之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可与其它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IT和交通运输行业高科技产品的制造。
据粗略统计,中国目前控制全球稀土供应量的90%,2010年中国政府大幅削减出口配额后,美国、欧盟和日本先后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抗议,指责中国限制出口的目的是抬升稀土产品售价。WTO随后认为,中国改变配额制度为国内可获得廉价稀土原料供应的产品生产商带来了市场竞争优势,并于去年判定,中国未能就配额调整给出充分理由。随后中国政府同意撤销配额限制。
12月31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2015年出口许可证管理货物目录》明确取消稀土出口配额。未来中国稀土矿出口仍需获得相关许可,但出口量上将不再受到限制。中国稀土产业协会一负责人透露,关于稀土行业监管体系的细节还在制定当中。
澳大利亚莱纳公司是当前稀土市场的主要新增力量之一,在西澳拥有多座矿场,马来西亚加工厂已投入运营。近年来该稀土矿商频频受受失挫,加工厂牌照申请受到马来西亚环保组织强烈抵制,勉强投产后受到技术难题困扰,运营成本居高不,与此同时还在承受稀土售价逐步回落的压力。
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配额则带来了最新一记重击。澳交所圣诞新年假期后交易首周,莱纳澳交所股价两日连挫,累计下跌近14%,最新价报于6.2分。
早在2011年稀土价格顶峰时期,莱纳股价曾高达1澳元。然而目前稀土售价已降到了对许多生产商而言“不可持续”的水平。
“祸福相倚”
稀土价格“过山车”式的运行轨迹令许多像莱纳这样的矿企,以及行业投资者感到意外,然而中国此番撤销出口配额或可视为一种市场回归稳定的信号。据华尔街日报援引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金柏松的话称,本次取消配额制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希望市场发挥更大的导向作用。
市场机制自身调节之下,稀土价格将会更好地体现供需变化,稀土产业的良性发展或可预期。
近两年来,世界稀土供应多元化开始加速,中资正在其中扮演积极力量。本网此前曾报道,在澳大利亚,中国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ECE)关联公司阿拉弗拉资源有限公司(Arafura,ASX:ARU)稀土项目预计于5年内投产。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NFC)拟携手澳大利亚Greenland矿产能源公司(ASX:GGG)共同构建高度整合的全球稀土供应链条。
北京琮霖集团控股澳交所上市企业Orion金属公司(ASX:ORM)新近从昆州矿产资源部获得一块新的矿地勘探许可,Ramsay稀土项目即将启动。其持股的另一家稀土勘探开发商北方矿业有限公司(Northern Minerals,ASX:NTU)旗下北领地Browns Range重稀土(HRE)项目亦证实有着强劲开发前景。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转发时请标注来源)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2.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澳储行宣布将利率下调至4.10% 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仍是当务之急
-
- 上市煤企Whitehaven(ASX:WHC)半年利润大幅增长 维持本财年3500万吨至3950万吨产量指引
-
- a2 Milk奶粉(ASX :A2M)披露 2025上半财年业绩 首次推出派息分红 下月派发
-
- a2 Milk奶粉(ASX :A2M)披露 2025上半财年业绩 首次推出派息分红 下月派发
-
- 【异动股】Neurizon Therapeutics (ASX:NUZ)有望推进“渐冻症”候选药临试 股价应声大涨
-
- 澳洲工党政府颁布禁令并严打土地囤积 致力改善住房供给和可负担性 澳洲地产外来投资或转向
-
- 【异动股】Enlitic Inc (ASX:ENL)暴涨47%:与GE医疗合作 利用人工智能改变医学成像迁移
-
- 【2.2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四大行均预计澳储行周二降息 今年降息次数预期存分歧
-
- 83亿澳元!西澳超大型铁矿石资产出售 交易双方浮出水面
-
- CBA联邦银行称澳经济增长已放缓 预计最快下周降息 2025年将步入宽松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