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留抉择: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光荏苒!留学的日子快如白驹,一晃毕业了,留与回成了留学生们不得不面临的抉择。
留下来,再奋斗几年,熬个绿卡当然是在好不过的,但一个“留”字,说起来很易,做成却极其艰难。
资料显示,目前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已超过20万,并且这一数字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那么,有多少中国留学生毕业后能拿到澳洲绿卡或者在当地找到工作?澳大利亚教育部的一位官员表示,只有2%的中国留澳学生最终拿到了澳大利亚的永久居留权。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国际生必须回国找工作。
近期绿卡收紧的趋势变得更为明显。不仅本财年新绿卡数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幅削减,而且未来绿卡的申请难度或因更高的语言要求而加大。6月14日,澳公民和多元文化事务部长Alan Tudge说,联邦政府正在考虑,不仅将在公民入籍考试中增加英语测试,还将强制要求所有新永久移民申请人都具备基本的英语会话能力。
据来自《卫报》的报道,6月13日澳参议院披露了对本财年新永久移民人数的估算。由于技术和担保工作签证较少,2017-18财年澳大利亚的永久性移民人数可能比去年低2.5万人,为16.5万,这是7年来的最低水平。在2017-18财政年度前六个月,永久签证数量减少了14287张,降幅为15%。
移民澳洲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对于一开始就是冲着拿绿卡才来澳洲留学的人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据澳洲媒体报道,目前,在澳洲取得绿卡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可能方式:
189技术移民签证:俗称独立技术移民,适用于想在澳大利亚工作和居留,且评分测试满足要求的技术移民。189类签证属于永久居留签证。不需要州担保和亲属担保,移民成功后可以去澳大利亚任何地区定居。申请189签证的前提是职业属于SOL,同时自身分数达到60分。很显然,对于应届留学生来说,此路不通!
457临时商务签证:457签证是澳政府为澳企从海外引进各类专业人士或者技术工人而设立的一种临时工作签证。可办理457签证的工种有400多个,其中包括各类经理,专业人员,技工等。签证的有效期为3个月至4年不等,雇员在澳大利亚工作满2年后可以申请雇主担保移民(ENS)。
对此,有足够耐力和财力支撑的留学生,似乎可以一搏。
187签证:共有3个类别,分别是临居转永居类别(Temporary Residence Transition stream),适用于持有457签证已经在提名职业、为当前雇主工作2年以上的申请者,并且他们的雇主打算提供一个永久的职位。
直接申请永居类别(Direct Entry stream ),适用于从未或者短暂在澳大利亚工作过的申请人,并且仅2年内未持有457签证。
劳务合同类别(Agreement stream),适用于通过劳工协议或区域性移民协议获得雇主担保的申请人。
对于留学生来讲,最好的方式或许就是曲线救国了——完成课程毕业后,想办法拿到临时签证并在当地找到相关专业工作,用时间换空间,或可有机会获得移民身份。
当然,如果以上都搞不定(事实上能搞定的少之又少),那就只有打道回府,报效祖国了!
大数据上的回国留学生就业状况:政策很温暖,现实很冷静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要以破解“六难”问题为重点。所谓“六难”是指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中遇到的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等。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这对庞大的留学回国人员群体而言无疑是种利好。
2017年3月,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 China联合全球名校中国职业发展联盟(GUCCU)联合发布了《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通过对15万全球海外大学留学生以及归国海归人才、以及超过一千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最终以报告的形式展示留学归国人员职业发展的最新数据。
数据显示:2017年的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当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回国发展呢?Lockin China的 《分析报告》显示,54.8%的海归看重中国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因为家庭、朋友圈都在国内。而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而美国、英国和澳洲留学的学生就占比超过56%。
报告显示,留学生回国求职中,找到工作的平均时间为3.6个月。在已工作的留学生中,50.7%的人表示所做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这比国内大学毕业生32.7%的对口率高得多。但是,目前在国内工作的留学生对工作满意的仅占11.8%,而在海外工作的留学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则能达到43.2%。
14.8%的海归期待回国后进入金融行业,紧随其后的是互联网行业,占比11.2%;排在第三的是文化教育行业,占比7.7%,这与海归具有的语言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对于企业来说,最需要海归人才的行业与海归的期待有所出入。根据报告,最需要海归的行业是制造业,制造业中13.6%的企业都表示需要海归;其次是材料科学和互联网行业;而只有7.2%金融行业的企业表示对海归有强烈的需求。
超过40%的海归期望自己的年薪在7-12万这个区间内,相比较之前几年,海归的薪资需求趋于理智。
《报告》数据显示,从全国来看,海归的初始薪资集中分布在4001—8000元/月,占比为46.2%。从城市分级的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地区的海归,全职工作的初始薪资在6001—8000元/月,工作在新一线、二线及三线城市的海归月薪在4001—6000元/月的占比最高。也就是说,工作地区经济越发达,薪酬越高,海归第一份工作的薪酬分布与所在城市整体薪酬分布一致。总的来说,海归在国内的第一份工作薪酬会受学历影响,整体显示是学历越高薪酬越高。
杭州的一家媒体对近十家大公司中发起过一个关于应届海归薪水的小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一家金融公司明确表示起薪会在1万元以上外,其他多家公司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是普遍水平。
曾经留学归国人员很具稀缺性,随着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留学背景的含金量在逐渐变轻,找工作时原来凸显出来的留学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留学生在海外就读的学校。其次是在笔试和面试中的表现,有创新开放的思路和更好的英语水平等留学生优势明显。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的考察主要看你有没有在国外把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所以,作为留学生,你在外挥霍掉的那些岁月,都会在回国后择业过程中让你知道当初它们多么金贵。
一个澳洲归国留学生的求职样本:光环散去归于理性,摆正心态再出发
毋庸讳言,在留学生逐年大幅增加的中国内地人才市场上,留学文凭贬值,竞争力下降,确实已是不争的事实。
2017年9月,网上的一则《杭州女生卖房留学6年花200万,回国被开出2千底薪》的新闻引发社会对留学价值的热议。
这个新闻来自于杭州的《都市快报》,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杭州女孩,新闻的开头用了她工作过程的一个特写——
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而6年前,小林可能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
2011年,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去国外闯一闯。这对于被备考忙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正中下怀。
和很多留学生家庭一样,小林一家也被当时的“金融热”熏烤的有点亢奋,于是,对金融几无了解的小林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
小林的家境并不算富裕。去澳洲读书,要求银行卡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父母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
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可进入大三那年,她因一门挂科被学校劝退了。她一下傻眼了,三年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元,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不得已,她转到了一所金融专业稍差点的大学,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又读了2年的研究生。
2016年底回国后,她突然发现不少朋友已成了经验老道的白领,而且小姐妹们叽叽喳喳聊到工作话题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她竟然融不进去。
抓紧找工作! 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
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
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
小林在参加某银行在当地一所知名大学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时发现,这所大学参加应聘的研究生们互通有无,相比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他们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在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
一位大型企业的高管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留学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985、211的大学生英语也不差。
2017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月工资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预期还有差距,但她还是接受了。因为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
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以后是否升薪就靠各自打拼了。
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挫败之后,小林逐渐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
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
小林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下同),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留学花掉的这200万元。
留学值不值?大数据不会说谎
去年网络上一度出现 “留学生归国就业受挫,花钱去海外留学到底值不值”的热议。有媒体在采访多位留学生后发现,他们普遍认为“留学是宝贵的人生经历”,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受访者都表现出巨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挫败感。
去年8月,智联招聘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群体对留学效益价值持肯定态度,融入国内生活工作状态明显好转。调查中,海归也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劣势,主要表现在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回国错过校招季;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等。
调查显示,与没有留学经历的人相比,48.4%的海归认为其自身优于国内同类学生,22.8% 的海归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差别,10.8% 的海归认为不如国内同类学生。三分之一以上海归认为留学收益大于成本,半数以上海归认为 5 年内可收回留学经济成本,半数海归认为留学经历有利于个人职务晋升。认为留学收益小于成本者只占 27.3%,其他被调查者认为留学值得或收益与成本相当。由此可见,所谓的“留学不值”“留学回来找不到满意工作”之类的言论,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出国留学,不止为了一纸文凭,更是一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出国留学后,由于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不少留学生的思维观念都会有所变化。
曾经有个留学生在微博感慨说,留学让她得到的不止是学历,更重要是获得包括“把自己丢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的各种能力。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任何形式转载请标注出处,违者必究。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