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迎接历史机会 新一轮股票牛市在酝酿当中


过去三轮举债发展。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每次我们遇到经济下行的挑战,都是通过大幅举债来解决,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三轮债务周期:第一次09年4万亿是发动企业部门举债,第二次12年是靠政府部门举债,而过去两年是靠居民部门举债。每一次都可以解决短期经济的问题,但是好景不长,往往过一段时间经济压力又会卷土重来。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宿命?

经济交易的两种模式。在桥水公司的Ray Dalio看来,经济的运行看似复杂、其实也可以简化的特别简单。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一笔一笔交易构成的,无论我们花钱买房、花钱买菜其实都是在做交易。而在所有交易的背后,其实对应着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我们交易的钱来自于工作,这意味着我们是用劳动来交换商品;第二种是我们交易的钱来自于举债,这意味着我们是用债务来交换商品。

经济各主体债务率高企。截止17年末,中国企业部门负债已经达到GDP的130%,处于历史顶峰,而且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水平,高债务下企业部门已经失去进一步举债的能力。17年末居民部门负债已经达到GDP的55%,以居民负债/居民收入衡量的居民部门债务率已经超过90%,和美国基本相当,其实举债空间也不大了。只有政府部门34%的债务率好像还有提升空间,但我们估算目前政府隐性负债高达30万亿,纳入隐性负债之后的政府负债率已经接近70%,其实已经高于国际警戒线,举债空间也不大了。

债务周期顶点!在经历过三轮举债周期之后,我们经济当中的所有主体都已经借过钱了,目前从企业、政府到居民部门的债务率都处于历史顶峰,而且加总之后中国经济整体的债务率也处于250%的历史顶峰,和美国次贷危机之前的水平也十分接近,没有上升空间了。因此,目前中国经济遭遇到了巨额债务的问题,已经没法靠举债发展的老路来解决。反映到资本市场上面,就是大家对长期前景产生了担心。

2、去杠杆收货币、驱逐违约劣币

巨额债务问题虽然比较难以处理,但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比如美国在08年爆发金融危机,09年经济就复苏了。而达里奥在他的新书《理解巨债危机》中,总结全球数十次去杠杆的经验之后,提出要想实现完美的去杠杆,必须做好四件事:一是货币紧缩,二是债务违约,三是重新创造货币,四是财富再分配。而如果按照达里奥的框架,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的去杠杆有没有开始,走到了哪一步?

2.2 去杠杆第一步:货币从超发到紧缩

货币超发非由央行。提到货币超发,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央行导致了货币超发,因为央行是负责发钞的。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在过去10年的平均增速是12%,过去5年的平均增速只有5%,远低于同期的广义货币增速。

影子银行失控、资管新规从严。过去几年其实是影子银行导致了货币超发。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通道业务在过去几年蓬勃发展,帮助商业银行逃避监管超发信贷,使得真实的货币严重超发。而从2017年开始,央行推动了轰轰烈烈的金融去杠杆,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我们逐渐把影子银行的大门关上了,从而使得真实的货币增速出现了大幅下降。因此,我们的货币紧缩是从去年金融去杠杆就开始了,体现为各种口径下货币增速的大幅下降。

2.3 去杠杆第二步:债务违约已经开始

违约驱逐劣币。我们研究了债券违约的分布,虽然说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但是不能说这些企业都是完全无辜的,虽然有融资环境收紧的冲击,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身上,违约企业普遍存在前期举债投资金额巨大、而后续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因此,债务违约的出现,其实是对过去举债投机行为的惩罚。

货币大幅紧缩、地产泡沫承压。再比如说房地产泡沫,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肿瘤,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健康。但是过去在货币超发的时代,这个泡沫只会越变越大。而今年许多地方的房价开始下跌,原因其实就在于我们下决心收缩了货币,所以连最顽强的肿瘤细胞都开始被清除了,这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其实不是坏事。

3、减税让利于民,奖励良币回归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大幅扩表。过去我们的货币发多了,而且发的方式不对,影子银行的不正规货币发得太多,就好像人体一样,如果某些器官淤积的血液过多,其实就变成肿瘤了。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肿瘤,把影子银行关掉就相当于做手术把肿瘤切除了,但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还是需要血液,而手术以后人体比较虚弱,血液流动比较慢,就需要外部输血维持生命。而对于经济而言,这个外部输血其实就是央行出面来提供基础货币。比如说美国在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联储的总资产翻了接近5倍,从不到1万亿美元升至最高的时候接近5万亿美元。

央行降准输血,提供基础货币。因此,类似于美联储的行为,央行今年以来4次大幅降准其实是正确的选择,在影子银行关闭以后,需要央行出面来提供基础货币。而得益于央行的持续降准,我们看到代表广义货币创造的商业银行资产增速已经在7%左右低位企稳,但是并未能有效回升。

激活广义货币,还需健康身体。因为如果一直靠央行输血,说明我们还是个病人,而正常人其实是靠身体自我造血,而这就需要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恢复健康,这对应的是经济的主体居民和企业部门的债务压力得到缓解。我们看到在美国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靠的是政府部门大幅举债,接走了居民和企业身上的债务负担,使得经济很快恢复了活力,这说明激活广义货币的下一步靠的是财政政策。

3.2 财富再度分配,需要财政减税

需要财政减税,增强经济活力。所以,无论是激活广义货币,还是财富再分配,其实需要财政政策出面大幅减税,给居民和企业部门减负,把钱分给穷人和中小企业,激活经济循环。而恰恰是减税的进展出现了一波三折:虽然大家都在期待减税,但一直到18年上半年为止,我们的减税都没有看到实际效果。18年上半年,我国的税收增速为14.4%,其中增值税收入增速高达16.6%,均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速,这说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的税收负担还在上升,不仅没有减税反而还在加税。

减税迟到但没有缺席。到了3季度,减税终于开始了。3季度的中国税收增速是8%,其中增值税增速是2%,均低于当期的经济增速,说明税收负担终于降了。尤其是刚刚过去的9、10月份,9月份增值税增速由正转负,10月份的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增值税收入增速全面转负,说明减税确实已经开始了,而且力度还不小。这一方面得益于今年5月份政府下调了1%的增值税税率,到了3季度以后开始见效。

个税抵扣诚意十足。另一方面,10月份个税的下调也开始了。新版的个税法开始实施,不仅把起征点从3500元上调到5000元,同时还把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四大支出列入到个税的抵扣范围,相当于月薪10000元以下基本上都免征个税了,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减税力度并不小,其实是体现了很大的诚意。对应的是10月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速从20.8%降至7%。

减税力度还不够大。可以说,我们的减税终于开始了,但是力度还不够大。以这一次的个税改革为例,按照财政部的说法,在本次减税之前约有1.87亿人交个税,这意味着虽然有接近2亿人可以享受个税下调的好处,但是其他12亿人则与之无关。另外,中国真正需要减税的是企业部门。因为中国企业部门承担了80%的税收,但是我们给企业部门仅仅降低了1%的增值税税率,而相比之下,美国的税改则是把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调到了20%,所以中国还需要加大给企业部门减税的力度。

期待增值税大减免。而要想真正给中国的居民和企业部门增收减负,其实最应该减的是增值税。一方面,增值税是一个流转税,所有居民购物时都间接支付了增值税,因此减增值税以后意味着产品会自然降价,相当于变相提高了所有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企业最大的税收成本就是增值税,因此如果大幅下调增值税税率,也能有效的减轻企业负担。按照我们的估算,如果我们再下调3%的增值税税率,尤其是把16%这一档税率下调到13%,就差不多可以额外减税1万亿以上,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减税规模,将切实减轻居民和企业部门负担。

3.3 减税让利于民,经济繁荣基石

从起飞到繁荣:从大政府到大市场。在经济的起飞阶段,政府的作用功不可没,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引进技术,发展核心产业,靠外需发展,实现工业化。但是要想实现经济繁荣,必须靠自主创新,回到内需发展,而这就要求回到小政府、大市场的方向。而减税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减税,可以将收入还给居民部门,增加居民的消费潜力。通过减税,可以增加企业部门利润,从而增加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靠大政府、小市场可以实现经济起飞,而小政府、大市场才是经济繁荣的基石。

减税:化解居民的债务担忧。而减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化解对居民债务高企的担忧。过去3年中国居民新增了20万亿的债务,按照5%的贷款利率对应每年1万亿的贷款利息负担,目前个税改革为居民减免了近3000亿,如果增值税减税幅度能超过1万亿,假定其中一半由居民部门分享,那么意味着居民新增债务负担可以完全由减税对冲。此外,中国居民债务收入比和美国接近,都是100%左右,但其实中国居民债务/GDP仅为55%,远低于美国的80%,原因在于美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高达80%,远高于中国的60%,所以如果能够大幅减税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对居民债务率高企的担忧。

贸易摩擦:国际环境倒逼减税。贸易摩擦对我们有短期冲击,大家都在担忧19年的出口大幅下滑。由于中国经济体量达到美国的2/3,从历史看中美的摩擦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美国贸易措施的两大手段分别是关税壁垒和技术封锁,前者其实逼我们回到内需发展,后者其实逼我们自主创新,而这都是我们要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必须面对的选择,而要发展内需、发展创新都需要减税,所以从长期看贸易摩擦其实是逼我们做正确的选择。

政策强调公平优先。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三大攻坚战,体现为政策把公平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政府看来,过去很多人靠货币超发赚钱,但这带来了金融风险,明显不公平;还有很多人靠污染环境赚钱,这也不公平;而如果经济发展不能惠及低收入阶层,这也不公平。强调公平本身并没有错,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就是在强调公平,而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也在于经济发展只有少数人能受益。

坚定支持民企,减税降费居首。但是强调公平,其实并没有否定效率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没有效率,比如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家都吃大锅饭,而且都吃不饱,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过去几年我们在追求公平的过程中,比如环保搞了一刀切,使得上游行业价格大涨,客观上使得上游行业国企受益,而下游行业民企受损,出现了国进民退,但这应该不是政策的初衷。而今年年底环保不再一刀切,主席在11月初民企座谈会上提出,毫不动摇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其中第一条就是减税降费,因为减税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最佳选择。

4、中国资本市场,迎接历史机会

虽有减速风险,经济仍处高位。近期,美国经济出现了诸多减速的迹象,诸如3季度GDP环比增速略有回落,10月制造业PMI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回落等等,但是减速不等于失速,美国经济目前并没有大问题,代表消费的消费者信心整体仍位于高位,而失业率处于历史新低,说明就业依旧良好。

美联储利率与经济周期。目前,对经济回落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利率上升。从历史经验看,美国央行利率是影响经济周期的核心指标,因为利率是影响投资的核心因素,而投资又是决定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但美联储的利率调节主要是为了熨平经济周期,现在的加息使得经济不会过热,反过来说如果因为加息过度导致经济回落,其实美联储可以再度降息。无需担心因为美联储加息而出现长期萧条。

美国投资:创新驱动经济、不会长期萧条。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长,储蓄等于投资,因为通常认为投资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我们看美国投资占其GDP的比重只有17%,其实远低于中国的44%,貌似其积累远不如中国。但是其投资当中的地产和基建投资比例很低,而知识产权投资比重远高于地产和基建,说明其研发创新形成了有效的经济积累,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因此,在投资者看来,美国研发创新驱动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因此哪怕未来经济在短期会出现波动,但是不会出现长期大萧条。

服务业:中美工资差异巨大。为何美国如此强大?美国的GDP是20万亿美元,比中国的13万亿美元高出约50%。而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低于20%,不到4万亿美元,还比不上中国的5万亿美元。美国真正强大的是其服务业,占GDP比重高达80%,总规模16万亿美元,远超中国的约7万亿美元。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服务业比中国大那么多?其实大多数服务业并不存在显著的效率差异,比如说美国的护士、老师的工作性质和中国不会差多少,但是其工资差别很大,同样的服务业工作,假如在美国年薪是5万美元,在中国就大约只有5万人民币,两者整整差了7倍。

创新是财富之源。其实关键差别还是在于制造业,美国制造业比例虽然不大,但其实其占据了制造业最高端的研发设计,比如美国的苹果公司,其通过持续的创新,手机可以卖到800美元一部,这里面可能一半都是利润,所以其2亿部手机销量,可以创造800亿美元利润,对应1万亿美金市值。而这样的公司在美国有好多个,而美国居民的资产通过年金投入到这些大公司,分享了财富的增长,正是因为美国居民有钱了,才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服务业。

华为代表中国希望。而中国过去只能在低端制造业赚取微薄的工资,所以就没有钱互相服务。但是现在华为的Mate20也可以卖到800美元左右,开始正式进入苹果所统治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如果也能卖2亿部,其隐含市值也会价值1万亿美元,如果能有几十个华为,其市值就会达到中国经济的总量,其创造的财富将足以增加中国居民的收入、化解债务泡沫的风险,中国经济也会充满希望。

4.2 收缩货币打击投机,减税降费股债双牛!


美国80年以后:创新和债市长牛。但到了80年代以后,搞投机的邦克破产了,而新的首富来自于两个行业:一是科技行业,微软盖茨和亚马逊贝佐斯相继成为美国首富;还有就是投资行业的巴菲特,他也是一度成为美国首富。巴菲特享受了美国资本市场股债双牛的两大红利:一是美国利率长期下行30年,巴菲特的保险公司融资成本越来越低;另一个是美国的创新红利,纳斯达克指数40年涨了50倍,巴菲特的投资收益越来越高,所以他的公司越来越大。

供给学派:收货币、降税负。而在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战后美国最伟大的总统里根,1980年,他竞选总统的口号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在1981年他当选总统之后,提出了《经济复兴法案》,其中的核心思想来源于供给学派,首先是收缩货币,他认为货币超发是高通胀的根源,因此支持当时美联储主席沃克尔紧缩货币的政策,而在货币大幅收缩之后,带来了通胀的大幅回落和利率的大幅下降。

中国债市:国债利率下行、风险利率上行。今年中国债市走出了大牛市行情,10年期国债利率从4%降至3.4%以下,其背后的最重要原因就来自于货币收缩。而今年债券牛市的结构又有明显的分化,一面是以国债利率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信用违约风险上升,以AA-级企业债为代表的风险利率比年初明显抬升。

贬值源于货币超发、而非利率高低。由于利率下降,很多人担心这会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但是,认为利率越低、汇率越贬值其实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其实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比如说在过去的10年,阿根廷的利率平均高达20%,但是汇率每年的贬值幅度也高达20%。而日本长期零利率,但汇率基本稳定。原因其实在于货币增速的差异,阿根廷的货币增速接近30%,而日本的货币基本没有增长。由此来看中国,过去10年我们的货币增速很高,带来了贬值压力,但是目前中国的货币增速已经大幅下降,其实是在改善贬值压力。

贬值主因美元升值。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了7%,但我们看到今年贬值的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新兴市场货币都在贬值,这说明贬值背后有着共同的原因,也就是美元升值。今年美元升值了5%,基本可以解释人民币的贬值,说明导致今年人民币贬值的主要是外因而非内因。

中美利率趋于脱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未来中美利率将趋于脱钩。一方面,美国由于加息预期的原因,利率可能持续位于高位。而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去杠杆导致货币收缩,国内利率仍将趋于下降,因此中美利率将继续分化,即便美国加息也不影响国内的债券牛市格局。

里根经济学:两次大减税。而里根的另一大政策主张是减税,他认为是高税负抑制了私人部门的生产和投资热情,其在任期内实施了两次大规模减税政策,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三大税率均大幅下调。

研发创新持续高增。而得益于大规模减税,美国的研发支出占比在经历70年代的下降之后,到80年代开始重新回升,而代表创新的知识产权投资占比则从80年代开始持续上升,在减税的推动下,美国进入了创新引领的信息技术时代。

中国研发空间巨大。我们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企业研发支出很大,平均每家研发费用超过2亿美元,而A股上市公司每家研发费用仅为1亿多人民币,两者相差近10倍,这说明中国公司的研发费用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去由于货币超发,税负过重,所以使得大量企业喜欢投机地产泡沫,而忽视研发创新。如果未来我们下决心收缩货币、减轻税负,那么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像华为学习,再加上每年1000万大学毕业生作为后盾,中国的研发创新就充满希望。

货币超发滞胀,减税股债双牛。展望未来,中国正面临历史性选择,第一种选择是继续货币超发,其对应的是拉美滞胀模式,这意味着应该配置房子商品等实物类资产,而金融资产没有配置的价值,这其实是我们过去10年的经历。第二种是大规模基建,对应的是日本式的长期萧条,因为政府投资挤出一切有效投资,经济没有效率,对应的是债市长牛,股市长熊。最后一种是美国式减税,对应的是股债双牛,尤其是创新将迎来长牛行情。

相关阅读
-
“连接世界. 共创未来”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推介会在悉尼举行
由中国贸促会(CCPIT)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3rd China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Expo ,3rd CISCE )推介会4月16日在悉尼成功举办。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推介会在悉尼举办
新华丝路悉尼4月16日电(记者李晓渝)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澳大利亚推介会16日在悉尼举行。活动中,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首席代表马磊作第三届链博会推介。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还与中澳有关机构现场签署合作备忘录。
-
英伟达CEO黄仁勋到访北京: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据中国央视财经报道,17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举行会谈。这是黄仁勋时隔3个月再次到访北京。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
中国商务部:美国对小额包裹关税政策破坏性调整,将严重影响美国消费者利益
据中新经纬4月17日消息,中国商务部17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近几年中国跨境电商迅速增长,但是随着美国将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政策,甚至提高相关关税,中国对本国跨境电商有何展望以及有哪些补助计划?
-
关税战或导致波音蒙受巨额损失 中国商飞积极拓展市场 媒体称澳航等不排除未来购买中国飞机选项
中美关税博弈下,美国波音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或将受到重大影响。过去两天有关中国暂停接收波音客机的消息被媒体持续报道。《澳大利亚人报》援引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已指示中国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及其零部件,此举可能导致波音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
中国全面暂停波音飞机及所有美国产航空零部件进口
彭博社4月15日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来自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同时停止采购与航空器相关的美国零部件与设备。
-
【4.1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中美关税博弈下,美国波音公司在中国的市场或将受到重大影响。过去两天有关中国暂停接收波音客机的消息被媒体持续报道。《澳大利亚人报》援引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已指示中国航空公司暂停接收波音飞机及其零部件,此举可能导致波音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
中国商务部: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毫无理性
针对美对华关税税率情况,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6日答记者问时称,中国出口美国的个别商品累计各种名目的关税已达到245%,这充分暴露了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已经到了毫无理性的地步。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Star Entertainment喜获3亿澳元注资 困境逆袭再下一城
-
- 【4.1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4.14】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4.15】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4.1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自由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发布联邦大选承诺 聚焦民生与经济 自由党政策主张一览
-
- 联邦大选拉开帷幕 工党、自由党纷纷推出楼市新政 争夺“首置族”选票
-
- 澳洲股市周三早盘走势平淡 Star Entertainment复牌后下跌近5%
-
- 【异动股】Austral Gold (ASX:AGD) 年报:生产黄金1.6万盎司 流动性指标显著改善
-
- 【澳洲联邦大选动态】自由党领袖彼得·达顿(Peter Dutton)推出“首次置业者房贷利息可抵税”承诺 誓言放宽房屋贷款标准 助力首次购房者圆梦
-
- 澳洲租金及房价高企 “后院可移动和可扩展房屋” 开始受到关注青睐
-
- Star Entertainment喜获3亿澳元注资 困境逆袭再下一城
-
- ACB News 一周上市公司动态及市场要闻回顾( 2025/4/15)
-
- 【异动股】RAREX (ASX:REE)发现中国市场以外稀有高品位镓矿 股价持续飙升
-
- 澳洲股市周三早盘走势平淡 Star Entertainment复牌后下跌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