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学者预见2024|邢雷:中国煤炭市场希望与压力并存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1月24日讯,据中新经纬1月23日电 题:中国煤炭市场希望与压力并存
作者 邢雷 中央财经大学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在近几年世界经济低迷、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能够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维持物价稳定两大奇迹,离不开能源行业尤其是煤炭行业的强有力支撑。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正在不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截至2023年三季度,中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9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4.6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2.4%,全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煤电11.5亿千瓦,同比增长3.5%,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1.3%,同比降低3.5个百分点;但是,煤电却以41.3%的装机容量,占据了70%的发电量。可见,由于中国能源“富煤缺油少气”的自然禀赋,中国能源转型需要时间,更需要安全,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能源结构依旧会以煤炭为主,在这一过程中,煤炭仍是中国最重要、最稳定、最安全、最可信赖的基础能源,煤炭作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的地位不会动摇。
2023年,煤炭市场走出了U型态势,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年初为734元/吨,年中降到最低时的715元/吨,年末回升到732元/吨,波动幅度很小,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给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2024年,中国煤炭市场希望与压力并存,其决定性因素取决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状况。
从供给上说,随着中国煤炭产业产能的逐步释放,煤炭供给能力不断提高。2023年,中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创历史新高,达46.6亿吨,比上年增长2.9%;煤炭进口4.7亿吨,比上年增长61.8%,煤炭可供量在51亿吨以上,满足了市场需求。2023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4%,产能还有空间,由此可见,2024年,随着中国煤炭先进产能的释放,煤炭生产加进口完全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供给端不存在瓶颈问题。
从需求来看,则是希望与压力并存。
从希望方面来看,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中国煤炭市场状况主要看工业煤炭消费情况,尤其是火电、钢铁和建材等主要下游行业消费情况,而工业发展情况,则取决于宏观经济总体情况。
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左右,2024年,中国有望继续实现5%以上的增长。从2023年情况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但年底呈现出6%以上增长态势,尤其是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对推动工业稳定回升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远超全部投资增速;国内需求继续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2%;从进出口看,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0.2%,但12月同比增长2.8%,回升明显。因此,只要中国加大改革力度,保持工业健康增长,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动能转换;同时,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加大收入分配领域改革力度,使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需求快速释放,那么在2024年中国经济必将持续巩固和回升向好,从而为煤炭市场实现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从压力方面来看,首先是宏观经济形势。近两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由于世界范围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风险不断外溢,国际政治环境恶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输链产生严重影响,使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恢复乏力,这使得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外贸的发展影响十分严重。
从国内来看,中国仍然处在转变发展模式、转变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的困难期和攻坚期,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2024年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实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还要克服很多困难,如果经济发展不能保持持续回升的态势,或者回升势头较弱,那么煤炭需求必然下降,从而使煤炭市场受到较大下行压力。
另一方面是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实行绿色低碳政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尽管也充分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但这些政策必然影响到煤炭市场。2023年底推出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重点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及“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这些政策的实施,必然制约了煤炭消费的进一步增长。2023年中国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达14.6亿千瓦,超过火电,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稳步提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煤炭比重则下降了0.7个百分点。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随着中国电容电价政策的实施,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还会下降,因此,指望煤炭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是不现实的,从长期看,煤炭需求将会逐步降低,如果叠加经济恢复乏力,那煤炭市场必然受到较大影响。
总之,2024年对煤炭市场而言将是希望与压力并存的一年,但我相信,只要中国保持经济持续回升的局面,煤炭市场就一定会充满希望。(中新经纬APP)
【小编贴士:】手机端阅读时,点击文章页面左上Logo即可返回首页阅读。祝读者朋友天天健康、开心!工作投资顺利。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标注为原创的文章保留全部著作权限,任何形式转载请标注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
【4.2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1人在悉尼CBD附近感染军团病后不幸死亡。新州卫生厅表示,目前已有12例确诊病例,他们均在3月13日至4月5日间去过悉尼CBD。
-
中国5G惊现利好传闻!通信板块出现大面积涨停
中国5G惊现利好传闻!德国《经济周刊》等媒体最近称,德国新政府联盟协议删除针对华为的“可信国家”限制条款,转而采用“可信技术标准”。券商研究机构认为,如果这一政策转向属实,将对国内通信产业链构成显著利好。
-
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建造船只加征“港口费” 外交部:损人害己
4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特朗普政府表示将对中国建造船只加征“港口费”一事提问。对此,林剑表示,我们之前已经就有关问题,多次阐明了我们的立场。
-
突传重磅!白宫将设工作组 紧急处理对中国加征关税危机!
美国紧急应对供应链危机。据最新消息,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畸高关税将导致供应链危机,特朗普政府内部已开始讨论组建一个工作组,以便在未能与中国政府谈判取得突破的情况下紧急处理这些问题。
-
“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推介会在悉尼举行
由中国贸促会(CCPIT)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3rd China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Expo ,3rd CISCE )推介会4月16日在悉尼成功举办。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推介会在悉尼举办
新华丝路悉尼4月16日电(记者李晓渝)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澳大利亚推介会16日在悉尼举行。活动中,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首席代表马磊作第三届链博会推介。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还与中澳有关机构现场签署合作备忘录。
-
【4.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由中国贸促会(CCPIT)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3rd China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Expo ,3rd CISCE )推介会4月16日在悉尼成功举办。
-
英伟达CEO黄仁勋到访北京: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
据中国央视财经报道,17日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北京与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举行会谈。这是黄仁勋时隔3个月再次到访北京。黄仁勋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
- 【4.2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12人确诊,1人死亡!悉尼CBD“军团病”疫情持续扩散,卫生厅拉响警报
-
- 浦东向“新”:全新开放平台撬动中国对外开放新维度
-
- 【异动股】VHM (ASX:VHM)暴涨:维州Goschen稀土矿砂项目获颁采矿许可证
-
-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十周年纪念活动在MA美驰澳大利亚举行
-
- 【4.16】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关税战或导致波音蒙受巨额损失 中国商飞积极拓展市场 媒体称澳航等不排除未来购买中国飞机选项
-
- 【4.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ANZ澳新银行预测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性高达四成 美股短线波动收窄
-
- 【异动股】RAREX (ASX:REE)发现中国市场以外稀有高品位镓矿 股价持续飙升
-
- “尚界”正式亮相 问界M8上市8分钟大定破8000台
-
- 浦东向“新”: 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 制度创新破“痛点”探新路
-
- 关税战或导致波音蒙受巨额损失 中国商飞积极拓展市场 媒体称澳航等不排除未来购买中国飞机选项
-
- 新南威尔士州发现含致命尼塔佐酮的伪造药物 卫生部门发布紧急警告
-
- Coles调整生鲜促销和定价规划 或引发新一轮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