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证监会跟中国最精明的一群人斗了一整年
2018-01-22 15:25:07
来源:侠客岛
编辑:E001 文章类型:转载

又是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来到了。过去这一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存在感的监管机构之一,中国证监会过得并不轻松。
其一,证监会的对手们是的的确确不可小觑。长期以来,证监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同中国最精明的一批人斗智斗勇。前有高中没毕业,却能与13家上市公司高管合谋,用400亿资金操纵股市,获利几十亿元的私募一哥——徐翔;后有只有大专学历,却能操纵上市公司炮制“1001项奇葩议案”,非法披露消息,操纵公司股价的神秘人物——鲜言。更别提,无数有着名校金融学背景,却只想着投机的投资人、交易员了。
其二,被骂被嘲,是证监会最基本的生存状态。有人靠着几张PPT在资本市场圈了钱然后跑到美国宣称要造车,证监会要被嘲;有人被爆从演艺圈跨界到投资界“空手套白狼”,企图用6000万撬动51倍杠杆收购影视公司,证监会要被怼;两市涨停之上,要骂证监会;跌停之下,也要骂证监会。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更是个高危职业,动不动就被挂上网……毕竟,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还有什么事能比骂证监会更能宣泄情绪的呢?
话说回来,众口难调。中国人口基数大,近2亿股民,证监会要想不招人嫌弃,也是不容易的。正如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说法:“忠言逆耳利于行……证监会党委和我本人会因为某件事掉几根羽毛,但与保护投资者这一天大的事比,掉几个羽毛算什么呢,只要把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好,掉的几根羽毛还会长出来。”
客观来说,2017年一整年,证监会的确是卯足了劲儿,与各“资本大鳄”“野蛮人”“妖精”旷日鏖战,打出了一记精彩的战役。前两天,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的2017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就是典型代表。而这其中的故事,情节之奇葩,主人公之腹黑,运作手法之复杂,哪怕是世界上脑洞最大的作家,也未必能写得出来。
不信?我们根据这20起案例做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呗。
Story 1、 “1001项奇葩议案”
看到小标题,你一定很想知道那1001项议案到底有多奇葩吧?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得先来谈谈这段故事的“大男主”——鲜言。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此人“神秘莫测”,网上信息寥寥,可信度也不高。比如,根据其执掌的公司多伦多股份的简介,他于2011年7月出任精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但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精九2011年11月15日才成立。这就是说,鲜言是在公司还未成立的时候就任职了?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鲜言曾经是北京一家律所的律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
多伦多股份这家公司同样不简单,有过11次更名的历史:福建豪盛→ST豪盛→福建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伦→多伦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匹凸→岩石股份。
Anyway,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鲜言的另一家公司慧球科技在去年年初,曾流出一份1001项临时股东大会的奇葩议案。有多奇葩呢?应该说,除了跟股东大会职权范围无关,跟其他都可能有关。比如:“关于坚持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议案”、“关于公司建立健全员工恋爱审批制度”、“关于调整双休日至礼拜一礼拜二的议案”、“关于第一大股东每年捐赠上市公司不少于100亿元现金的议案”、“关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以10000元每股进行全额回购议案”等。
这样公然挑衅上交所和证监会的行为自然不会被轻饶。经过一系列查证,鲜言最终被证监会开出34.69亿元罚单,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由于证监会2016年全年的罚款金额才只有42.8亿,这一处罚也被媒体总结为“一个人承包了证监会一年罚单”。


部分奇葩议案
Story2、频繁遭“变脸”的业绩
相较于鲜言这样公然挑衅,有些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则显得“聪明”许多。尽管,最终的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众所周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业绩就是命根子。一般业绩预期好,股票上涨;业绩预期一旦差,各个股东闻风而动、撤资减持也十分常见。那么,如果一家公司的大股东已经明确知道这家公司业绩会有大幅度下滑,自己手里握有的股票将面临暴跌,他会怎么办?
一家叫做山东墨龙的公司干了这么件事儿。2016年10月发布公告时,称第三季度盈利800万余元并预计全年盈利。但是到了2017年2月,却突然修正公告称,预计2016年全年亏损4.8亿至6.3亿元。短短2个月,业绩就相差了6亿元人民币。这背后玄机何在?
其实,就在业绩“变脸”之间,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恩荣及其子总经理张云山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抛售了3824万元。哦,原来是为自己套现创造条件啊……这波 “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资本运作手段,你get到了吗?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业绩并非影响股价的唯一因素,有时候,相较于实打实拼出来的业绩,一些所谓的“利好消息”对于投机者而言,可能更重要。毕竟,消息总有真有假,而这真真假假之间,可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一家叫做保利国际的公司,就曾在2015年1月至8月连续对外发布了5项对外投资公告,营造出公司捷报频传的氛围。只是这发公告的时候恨不得昭告天下,等到所有投资确定告吹了,他们却一个字都没跟投资人披露。问题是,没有投资哪来回报?没有回报哪来分红?没有分红投资人会察觉不到?最终怎样,你们懂的!
如此把投资人当傻子,把监管机构当透明,最终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根据证监会的文件,去年共处理这类案件64件,无一不给予了重罚。
Story3、内幕“加持”的交易
还有一种人,看起来吧,斯斯文文、眉清目秀的,职位不高,行事也很温和,你要去他账户查,很难查出什么大问题出来。但是,就是这种人,往往能利用身边的人作掩护,干出一些特别出格的大事儿出来,《人民的名义》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如是,现实生活中的冯小树、李一男、张健业亦如是。
被证监会顶格处以2.51亿罚款,并采取终身市场进入措施的冯小树就是一代表人物。冯小树,官不大,前深交所工作人员,股票发审委兼职委员,但他却利用职务之便,突击埋伏拟上市公司,以岳母、配偶之妹的名义违法持有、买卖多家公司的股票,获利金额达2.48亿元。
如出一辙的,还有华为原副总裁、时任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一男,从“华中数控”总裁处得知将有重大资产重组的内幕消息,随即用他们账户大量买入“华中数控”股票,并暗示其妹妹同期买入部分;时任太平洋资管公司权益投资部经理李雪,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股票交易等未公开信息,与其管理的保险投资组合账户趋同交易,涉及73只股票,累计成交金额7.66亿余元,非法获利428万余元。
最终,李一男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没收所得并处罚金700余万元,李雪则被处以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以500万元罚金。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每年老鼠仓、私募基金领域违约、‘短线坐庄’的奇葩案件都有不少”,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些年的案件简直可以出一本资本市场的《一千零一夜》了”。以稽查部门为例,去年一年,单是受理各类违法违规有效线索就有625件,全年新增重大案件90起,同比增长一倍。
A股市场起步晚,相较于美股、欧股还不那么成熟,加之一直是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出现这类事件也是有原因的。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A股市场,这类案件还会持续出现。对于证监会来说,要想“保护好投资者权益……长出新的羽毛”,恐怕还会有不少艰苦的战役要打。
那怎么办?
打呗,“妖精”不抓住,资本市场怎么能风清气正?
强监管进行时>>>
证监会稽查执法进化论:覆盖监管死角 加大垂直领域打击力度
证监会通报2017年度案件办理情况:操纵市场案件减少 老鼠仓得到有效遏制
证监会发布2017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
相关阅读
-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持续加强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汤立斌)2月21日,最高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犯罪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聚焦执法重点,不断强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操纵市场等投资者最关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惩治。
-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座谈会
1月19日,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座谈会,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宣昌能,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建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
外媒:美证监会起诉马斯克收购X时涉嫌证券违规
据美国财经网站CNBC 14日报道,周二,美国证监会对马斯克提起诉讼,指控这位亿万富翁以“人为的低价”收购Twitter股票,违反了证券法。
-
中国证监会:“1月15日之前释放全部利空”等都是谣言
中新经纬1月2日电 据证监会网站2日消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王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
-
中国证监会发布新规从严从紧完善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管理
中国证监会今日发布《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拟上市企业监管规定(试行)》。
-
【7.1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在经历了近期的多空交锋之后,周四澳股大盘做出了方向性的回应。铀矿板块个股回升提升人气,推动今日早盘上涨并创出4月中旬以来新高。
-
重磅!中国证监会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 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
据中新经纬7月10日电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10日消息,证监会依法批准暂停转融券业务,进一步强化融券逆周期调节。
-
2024年一季度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5%
据观点网讯:7月9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4”上透露,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所有文章,包括本网原创、编译及转发的第三方稿件及评论,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交易操作或投资决定请询问专业人士。
热门点击
本周本月
-
- 【2.20】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9】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8】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2.17】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澳储行宣布将利率下调至4.10% 使通胀回到目标水平仍是当务之急
-
- 上市煤企Whitehaven(ASX:WHC)半年利润大幅增长 维持本财年3500万吨至3950万吨产量指引
-
- a2 Milk奶粉(ASX :A2M)披露 2025上半财年业绩 首次推出派息分红 下月派发
-
- a2 Milk奶粉(ASX :A2M)披露 2025上半财年业绩 首次推出派息分红 下月派发
-
- 【异动股】Neurizon Therapeutics (ASX:NUZ)有望推进“渐冻症”候选药临试 股价应声大涨
-
- 澳洲工党政府颁布禁令并严打土地囤积 致力改善住房供给和可负担性 澳洲地产外来投资或转向
-
- 【异动股】Enlitic Inc (ASX:ENL)暴涨47%:与GE医疗合作 利用人工智能改变医学成像迁移
-
- 【2.21】今日财经时讯及重要市场资讯
-
- 四大行均预计澳储行周二降息 今年降息次数预期存分歧
-
- 83亿澳元!西澳超大型铁矿石资产出售 交易双方浮出水面
-
- CBA联邦银行称澳经济增长已放缓 预计最快下周降息 2025年将步入宽松周期